
各位好正规股票配资网址,这里是杨小乱的剧场摩天轮。
2016年,大型沉浸式戏剧《不眠之夜》在上海开演,迅速将“沉浸式戏剧”这一表演形式在国内引发热潮,成为众多游客到上海玩必定要打卡的项目。之后,国内陆续也有大型的沉浸式戏剧上演,但是由于需要大型的演出空间和巨大的投入,9年来,当我们一说起沉浸式戏剧的话,依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《不眠之夜》。
不过很快,就在刚刚过去这个国庆,于深圳蛇口的海上世界明华轮上,一场大型沉浸式肢体剧《交易人生》已经开幕。
而我也就赶在开幕前以媒体的身份提前体验了这部作品,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,就是我这次对于《交易人生》的体验与感受。
最初知道这个项目应该是在两年前的蛇口戏剧节的一个论坛上,当时招商的领导在介绍未来规划的时候,讲到了要将海上世界的明华轮改造成一个大型沉浸式演出。
我当时充满了好奇,毕竟之前每次到海上世界附近的时候,都会看到这艘停在陆地上的大邮轮。但是这个邮轮具体是做什么的,之前也没有什么了解,以为只是一个装饰性的巨物,没想到竟然是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一艘有重要意义的船,退役后也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,见证了中国的发展。
展开剩余86%而当这个项目正式公布,才得知主创团队是由英国壁虎剧团创始人兼艺术总监Amit Lahav带原班人马,并召集国际优秀制作团队成立的戏剧厂牌Dream Awake。提到Amit Lahav,这可真的是中国观众的老朋友了,早在十多年前就跑来中国巡演《外套》而在国内各大城市收获了大量拥趸,除了外套之外还有《迷失》、《学院》等作品陆续在中国上演,而且还曾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推出了《惊梦》。
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真的算是最熟悉的外国团队之一了。而且我现在回想起来,我第一次从广州到深圳跨城看演出,就是当年跑到深圳少年宫看壁虎剧团的《外套》。
Amit Lahav照片
Amit Lahav带领的壁虎剧团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创作风格令人印象深刻,相信这也是很多和我一样的观众想要去看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这次,整个作品改编自果戈里的《外套》和歌德的《浮士德》,以沉浸式肢体剧的方式,使用了明华轮上下7层,超过4600平方米,有8个空间来进行演出。
沉浸式戏剧我也看了不少,这次由英国团队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这部《交易人生》,在演出之前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好奇,所以对于这次的演出也让我充满了期待。
下面我们就直接说一下我这次看演出的感受!
故事发生在100年前的巴黎,观众从主角的梦境中开始启程,一同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穿梭于8个精心设计的场景,去见证他的人生。
预演场进场是要进入邮轮4层甲板,所以演出前有一个登船的过程,就是从船边上的楼梯爬到船的甲板上。目前正式场演出是从商业空间3楼入场,演区引入空间,会穿过奇妙中古屋、巴黎小巷、瓦尔蒙酒吧再是进入到演出空间。演出未开场,就仿佛穿越到上世纪巴黎。
我没有什么坐邮轮的经验,从楼梯走上甲板的那一刻,和共同去看演出的朋友们都会有一种身处于《泰坦尼克号》的既视感。
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中,见到大邮轮,脑子里第一反射就是就是这部电影,而且也同样是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故事。
和很多其他沉浸式演出一样,进入演出空间前,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。就是用主办方提供的小袋子,将我们的手机暂时存封在其中。你可以随身带着,但是无法打开袋子来使用手机,需要看完演出后由工作人员帮忙打开袋子拿回手机。
进入了表演空间后,就如同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。
这是一个巴黎的街头,中间是类似于广场的相对大一些的空间,而四周围则是一些类似于店铺的房间。观众进入空间后,演出还没开始,是可以四处走动,去欣赏各个空间的装饰和摆设的。
我只能说整个演出布景制作非常精致,让我感觉自己身处于电影中一般,这也确实是增加了不少的沉浸感。
在我看来,《交易人生》的故事所讲述的是小人物的一场幻梦。
演出从巴黎街头的一场热闹婚礼开始,正当整个婚礼到最激情处,才发现这是主角马塞尔(Marcel)的一场梦,醒来后他依然身处于自己简陋的小屋子,转身就来到了他工作的工厂中。
他是一个不起眼的员工,羞涩又卑微,在工厂里最不受待见。同时他又渴望被看见,想去爱,又不敢爱,想要争取,却又不敢去争取。
后来他来到了一个神秘的裁缝铺,与裁缝卢锡安(Lucien)做了交换,用他未来所拥有的一切作为交换,得到了一件可以让他备受关注的外套。
和所有用自己拥有的东西与魔鬼做交易的人一样,最终马塞尔(Marcel)虽然收获了短暂的光芒,但是最后也还是失去了一切,在整个幻梦结束后,被卢锡安(Lucien)带离了这个世界。
整个故事并不复杂,只要你用心体会,就能进入马塞尔(Marcel)的内心世界。虽然他是一个100年前的人物,但是他身处的环境,和当下中国的打工人们又是多么的相似啊。
尤其是深圳,这个属于打工人的城市,真的是非常适合这个故事。
在这场沉浸式的幻梦里,我们不仅是旁观者,更是马塞尔的“共犯”。当裁缝卢锡安用一件外套诱惑他出卖未来时,剧场里的观众或许会想起自己签下的劳动合同、加班换来的奖金、用健康置换的升职机会。深圳的写字楼与巴黎的工厂在此刻重叠,打工人的困境跨越时空共鸣。
沉浸式戏剧的魔力,在于它撕碎了“安全距离”。 我们被迫走进马塞尔的世界,触摸他简陋的床铺,围观他被同事嘲笑的窘迫,甚至在他与魔鬼交易时闻到裁缝铺里皮革与欲望交织的气味。这种近乎“生理性”的体验,让反思不再是抽象的说教,而是扎进皮肤的刺——当马塞尔失去一切时,我们无法再用“这只是戏”来逃避自我审视。
这个演出的形式是沉浸式肢体剧,所以全程的台词并不多,演员们的演出大部分都是用肢体表演来呈现。
而其中的台词,也是按照壁虎剧团的老规矩,用演员的母语来呈现。由于这次演员的招募是面向全世界的,演员们也来自全球各地,所以也就会听到各种语言的表演了。
好在这些台词并不重要,稍微有点复杂的也都在以背景音的形式帮我们翻译成中文,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,听不懂也没有关系,不影响理解。
反而吸引我的,是演员们富有情感的肢体表达,这才是他们真正展现给观众的语言,让我可以跨越种族与文化,照样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演员们在不同剧情下的感受。
另一个和其他很多沉浸式戏剧不同的地方,就是观看方式。
其他不少沉浸式戏剧都会让观众去跟着不同的角色在全场跑,跟随不同的角色就会体会到不同的故事。所以为了照顾不同故事线的观众,一场演出会重复时间线两到三次。
而《交易人生》则不同,它需要你跟随着剧情来从一个空间去到另一个空间。故事有主线,也有支线,你不会错过主线剧情,也能探索支线剧情,有的观众都会一起跟着剧情体验。一个空间结束了之后,就去下一个空间。
虽然在不同位置观看的角度不同,但是基本都不影响感受剧情。
而且剧中也有不少互动的环节,只要你能抓住机会和找到合适的观看位置,就有机会被演员互动,不但可以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,也更收获一些主线以外的支线剧情。
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国际级水准的作品,从主创到演员,从舞美到音乐,都让我感受到高水平的呈现,也绝对物超所值。
尤其是对于湾区的观众来说,这是一场极富意义的演出,这让我们湾区终于有了一个大型的驻场沉浸式演出,而且是高水准的国际化团队制作。
而且故事的剧情,虽然是发生在100年前的法国,但是在我看来又非常贴合中国当下的打工人的精神状态,尤其深圳又是一座全中国打工人最多的城市,所以也就最容易共情这个故事。
艺术的价值,从来不是提供答案,而是唤醒问题。《交易人生》用一场华丽的幻梦,逼问每个观众:如果给你一件“成功外套”,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?是尊严?是爱情?还是全部的未来?在深圳这座以效率为信仰的城市里,这样的诘问尤为刺痛。
但戏剧的终极意义,或许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救赎的可能。马塞尔的悲剧警醒我们:当人生沦为一场交易,灵魂终将破产。而走出剧场时,海上的月光依旧明亮——它提醒我们,在现实的夹缝中,仍有选择的权利。
所以我也就很推荐在深圳或者方便去深圳的朋友,有时间可以去蛇口海上世界,好好体验一下这个属于打工人的故事,和主角马塞尔一起去做一场充满激情的梦。
文中剧照由主办方提供正规股票配资网址
发布于:广东省倍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