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终于亲自率领大军围困吕布的下邳城,为了复仇、夺回徐州以及替夏侯惇报仇配资公司查询,曹操的进攻势不可挡。然而,吕布的谋士陈宫却献出了一个“妙计”,建议吕布采取分兵策略,自己留守城池,而吕布则带领一部分兵力到城外安营,形成掎角之势,不论曹军从哪一方进攻,吕布总能从背后发起反击。然而,这个计策并没有被吕布的妻子严氏和貂蝉接受。正因为她们的反对,吕布才最终兵败被擒,陈宫也因拒绝投降而被曹操斩首。回顾历史和战局,我们可以看到,严氏和貂蝉的判断是正确的,陈宫虽然忠心,但并不是值得信任的谋士,若吕布听从他的建议,可能会更早迎来灭顶之灾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陈宫计策为:“曹操远来,势不能久,若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,宫将余众闭守于内;操若攻将军,宫引兵击其背;若来攻城,将军为救于后;不过旬日,操军食尽,可一鼓而破。”然而,吕布妻子严氏却反对:“君委全城,捐妻子,孤军远出,倘一旦有变,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?”她认为,若吕布离开,城池无人守卫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陈宫见此,转而提出一个新的计策:“近闻操军粮少,遣人往许都去取,早晚将至。将军可引精兵往断其粮道。此计大妙。”但严氏依旧坚持反对:“将军若出,陈宫、高顺安能坚守城池?倘有差失,悔无及矣!”而貂蝉的意见与严氏不谋而合,她们都认为吕布不应轻易相信陈宫的计策。最终,吕布因为轻信陈宫的计谋,导致大败,被曹操囚禁于白门楼,尽管他尝试求饶,仍然难逃一死。
展开剩余63%根据史书记载,陈宫的计策虽然看似高明,但其背后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的。严氏指出,陈宫既然曾背叛曹操,又长期与高顺不合,这种不稳定的将领怎能为吕布保全城池?更何况,陈宫的计策忽视了曹操的强大实力和兵力,一旦曹军发现吕布分兵出城,必定发起迅速攻击,这样的战术并没有考虑到曹操迅速反应的可能性。事实上,吕布分兵出城的决定,无异于将自己的军队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。
而陈宫的背景也决定了他的计策并不值得信任。史书中明确记载,陈宫曾在建安元年参与郝萌的叛变,他与袁术结盟,背叛了吕布并多次变化阵营,屡屡出卖旧主。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使他没有任何值得信任的基础。即使吕布明知陈宫并非忠臣,但因为当时缺乏优秀的谋士,才不得不勉强依赖他。而陈宫的性格与其不稳定的立场,也直接导致了吕布的失败。
实际上,陈宫的计策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。根据史料,曹操的军力远超吕布,即便吕布听从陈宫的建议,他依然无法逃脱被包围的命运。曹操的粮道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切断的,尤其是在寒冬时节,吕布若出城安营,曹操必定会趁机发起攻击,吕布如何抵挡?不仅如此,吕布放弃了坚固的城池,而去外出作战,若曹军迅速切断了他的补给线,吕布将陷入困境。
陈宫的“妙计”无疑是建立在对敌方实力的误判上,而他背后的动机也不容忽视。尽管《三国演义》把他塑造为忠诚的谋士,但历史的真相却是他曾多次反复无常,投机取巧。甚至在吕布败北后,陈宫仍然没有获得吕布的完全信任,他的计策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加速了吕布的灭亡。
综合来看,吕布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不仅仅是因为陈宫的“妙计”。其中袁术的背信弃义、部将的叛变,以及吕布自身决策上的失误,都是导致其最终灭亡的关键因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